一、案例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和阵地”。为破解当前网络育人存在的主体作用发挥不足、阵地建设力度不够、教育引导不精准等现实难题,bwin·必赢唯一官网成立了网络思政工作室,按照“建队伍、出作品、稳舆情、强引领”的思路,通过建强网络育人队伍、聚焦网络育人载体、创优网络育人作品、打造网络育人品牌,积极探索利用短视频开展网络思政新途径和新方法、打造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化队伍,促进网络育人提质增效。
二、关键点分析
(一)平台聚焦,深耕育人阵地
丹心网络思政工作室依托“丹心耀南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拓展育人场域,开展网络育人实践。
(二)能聚善动,强化队伍建设
工作室的成员采取“师生推荐一批,活动发现一批,综合筛选一批”的工作方式“聚起来”,掌握了100余名能够从事新媒体工作的师生大名单并依据写作、拍摄、制作、传播四个板块进行分类。通过“两会一培训”的方式将让团队“动起来”,即每周一次选题会构思作品推进任务;每月一次联系会充分调动党支部和班级宣传力量的积极性;定期组织“快门训练营”提升新媒体业务能力。同时遴选一批政治素质高、网感强的学生骨干协助Bwin必赢分析研判并处理涉校舆情。
(三)持续产出,提升工作成效
网络育人作品引发情感共振,“丹心耀南疆”品牌效应显著。在Bwin必赢的指导下结合入学季、毕业季、征兵宣传、廉洁文化进校园、教师节,积极创作《遇见海大,遇见丹心》《护山河》《吸食依托咪酯就是吸毒》《老师好》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作品。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中作品《毕业了,当兵去》荣获新媒体类优秀入围作品奖、《遇见丹心》荣获校园歌曲类优秀改编作品奖、《征兵宣传片的故事》荣获微视频类优秀推荐作品奖、《热心肠?替罪羊!》荣获公益广告类优秀制作水平奖。在“五指红杯”首届国际(海南)旅游视频奖中《文豪与生蚝》《鸡屎藤 香的嘞》《龙吉古村》三件作品荣获校园十佳;本学年共推送官网新闻230篇,发布原创推文186篇,原创视频122个,播放与阅读总量达45万+,贴近学生需求的同时做好了舆论引导,充分发挥了网络育人的作用。

图1 《遇见丹心》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校园歌曲优秀改编奖

图2 《选择》获第四届“玉琮杯”清廉微电影全国高校银奖

图3 《文豪与生蚝》获“五指红杯”首届国际(海南)旅游视频校园十佳
三、思路举措
(一)注重能力提升,找准发力点
一是加强阶段性能力培养,提升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内动力。结合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和工作职责,以系统性理论学习、优质网络作品创作、精品项目培育等措施提升辅导员的网络素养和专业能。二是加强常态化行动研究,提升辅导员专家化发展的牵引力。通过“老师教学生-学生教老师-学生教学生”的内训模式,以回答“只有一台手机时能否产出作品?”“只有一个人时能否完成宣传闭环?”以及“只有一分钟如何回应学生舆情”三个问题为目标训练团队网络思政意识。
(二)注重四个融合,找准落脚点
一是将网络育人与育人阵地建设相融合,拓展“丹心耀南疆”网络育人主阵地,通过线下活动线上展示宣传、线上活动线下动员延伸等形式加强并拓展育人阵地,提升阵地影响力。二是将网络育人与平台思政建设相融合,以网文、短视频等形式聚焦回应网络热点,为学生学习成长答疑解惑,实现“要你看-我想看”的转变。三是将网络育人与网络文化建设相融合,依托网络平台创作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作品,打造校园新媒体品牌。四是将网络育人与专业队伍建设相融合,在网络育人实践中不断提升辅导员分析研判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创作流程,找准关键点
用标准作业程序将网络作品创作标准步骤固定下来,把整个团队的工作内容进行分割细化,然后逐级分发任务,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三个阶段九个环节25个控制节点与12个关键节点的执行矩阵,提升网络文化作品的生产效率的同时便于定位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强。

图4 bwin中国官方网站丹心网络思政工作室网络文化作品创作执行矩阵
四、经验启示
(一)聚焦一点好发力
不盲目求“全”求“大”,选准适合Bwin必赢师生群体的网络平台后持续发力,拓展线上线下阵地,让网络平台成为思政工作的最大增量。依托现有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短视频在思想引领方面的视觉吸引、记忆建构和文化形塑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家长和校友的网络社交轨迹上谋篇布局扩大平台影响力。
(二)返朴归真接地气
摒弃重流量、轻质量的内容供给误区,通过“校园微纪录”的方式在内容供给上深耕主题立意,用及时准确的信息满足大学生需要,用正面宣传提振大学生信心,用榜样力量激发大学生行动,用大学生的视角、语言和立场呈现并传递新时代的价值理念,提倡以短聚长、以小见大,提升参与感与互动性,用走实、走深、走心的网络作品将大学生碎片化的趣味和时间凝聚起来,达到“吸引-凝聚-教育”的目的。
(三)众人拾柴火焰高
培育网络思政骨干队伍,提升队伍网络思政工作能力,让辅导员成为网络思政工作的重要支撑,让学生骨干成为网络思政工作的重要补充,同时不断发掘师生群体中的新媒体力量,采用专家引路、同行启路、师生共创等形式,开展系统化、项目化、专题化的活动,在引领广大学生群体和培养骨干力量的同时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实现工作室建设和队伍能力的整体跃升。
审核:赵治钧 徐腾 贺加贝